唾沫自干典故?

jubohx 5 0

应该是唾面自干。

“唾面自干”成语典故,出自唐朝。是由唐朝大臣,宰相、名将娄师德与他的弟弟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。

娄师德二十岁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江都县尉。后来,在朝廷内任监察御史。西征吐蕃时,他投笔从戎,应征入伍。唐高宗大喜,任命娄师德为“朝散大夫”,随军出征。

在征讨吐蕃战役中,唐高宗命令娄师德收集逃散的将士,又命其出使吐蕃。在任期间,娄师德运用自己的智慧,宣传唐朝的盛况,竖立唐朝威信,陈述吐蕃与唐朝的利害关系,使吐蕃对娄师德极敬佩,又口服心服,使吐蕃与唐朝关系融洽。皇帝对娄师德极为看好,擢升娄师德为殿中侍御史,兼河源军司马等职务。

公元690年,娄师德60岁了,又被升任为左金吾将军、检校丰州都督,依然主持屯田事务。由于娄师德忠心耿耿,身穿皮袴,带领士兵开垦荒田,储积粮食,使军粮充足,得到武则天的嘉奖。

公元692年,娄师德年事已高,却功绩卓越,被皇帝召回朝中,先从夏官侍郎做起,第二年升至为宰相。娄师德在朝廷内又几下几上,他从来没有抱怨。他病故后,深得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,高度赞扬。可以说,娄师德一生,走的是仕途之路,对官场上的事看得很透,这也是他为什么与弟弟交流时,能说出“唾面自干”这番话的缘由。

娄师德在官场上很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始终本着“和为贵”的原则。例如,他与御史中丞李昭德的一个故事。

娄师德身体有些胖,走起路来比较缓慢。而李昭德身体比较瘦,走路比较灵巧又快。有一次上朝,两人一起走路,李昭德走得快,娄师德走得慢,李昭德多次停下来等着娄师德。可是娄师德总是撵不上李昭德,跟不上趟。这使李昭德十分生气,不由自主地骂娄师德是“乡巴佬!”谁知娄师德却笑了笑回应:我不是乡巴佬,谁是乡巴佬。就这么一句简单的回话,没矛盾了。这事说明娄师德具有生性宽厚的秉性。李昭德听了娄师德这番话心里会是什么感觉?不可能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吧?

还有一次,娄师德推荐狄仁杰出任宰相。狄仁杰是唐朝政治家,武周时的宰相。狄仁杰拜相后,对这事一点儿也不知道,反而对娄师德不好,多次排挤他,使其下放外地任职。

有一天,武则天问狄仁杰:娄师德贤明吗?狄仁杰回道:不知道。武则天又问:娄师德知人吗?狄仁杰回应:没听说过。武则天直接对狄仁杰挑明:我用你任职宰相时,就是娄师德举荐的你,看来娄师德确实是知人啊!然后,武则天又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章,递给狄仁杰看。狄仁杰看后,深感羞愧,对娄师德甘当幕后伯乐感动得无地自容,其感触太深刻了!他从内心敬佩,不由自主地感叹道:娄师德公盛德无量,我却对他的宽容相待全然不知,比起娄公来,我真不及他,相差太远了!惭愧啊!从这事看出,娄师德度量有多大?!心胸有多宽?!他的大度,多么令人崇敬啊!

娄师德有这样的优秀品质,出现他与弟弟的那段“唾面自干”的成语典故,是很自然的事了,人们看后,也不会感觉奇怪,他为什么要说那番话了。

“唾面自干”的成语典故是这样的。那年,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,临行前,娄师德送弟弟赴任。娄师德有意问弟弟,我是宰相,你现在也是代州刺史了,我们家受皇帝如此恩宠,会被社会有的人误解为贪荣冒宠了,因而容易招人嫉妒、陷害。遇到这种情况,你怎样面对,保全自己,乃至生命呢?弟弟没加思索地回道:哥哥你放心,今后即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,我也不会还嘴的,我只要把口水擦去就行了。娄师德摇摇头,却对弟弟意味深长地说:你这样说,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事。弟弟啊!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,是在发怒,对你不满,有意见。你把口水擦了,只能暴露你自己,说明你对人家不满,有怀恨在心的嫌疑,这样,会引起人家更大的愤怒。你想想,对你以后会有好处吗?弟弟不解,问:那应该怎么做?娄师德很认真地说:你不但不应该把唾沫擦掉,还应该笑着接受,让唾沫不擦自己干掉。弟弟听完才恍然大悟。“唾面自干”这一成语典故,能避免多少矛盾,不团结的事件发生啊!这个思想境界该有多高!有多少人能做得到?

综上所述,“唾面自干”这个成语典故,出自唐朝大臣,宰相、名将娄师德和他弟弟的一段对话。之所以能有这段对话,与平时娄师德的思想修养有极大的关系。娄师德有着容纳百川的胸怀,在官场上、社会上能忍能让、能屈能伸,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,这也是他“唾面自干”成语典故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。

总而言之,“唾面自干”成语典故为我们揭示了一个“小不忍则乱大谋”的真谛。今天我们重温这个典故,目的就是要学习“唾面自干”的忍让精神,大局观念。这对于今天的人们相互包容,求同存异,互谅互让,共同进步,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。